一个心爱的“姑娘”生日,我与她相约去一个陌生的小镇,度过只有我们俩的一日。光阴苦短,我们想借此放下,放空,过滤,疗愈,再次启程。
恰逢周末,阳光和煦,凉风习习,掠过山岚,也拂过郊外每一株葱茏的植物,我们的车缓缓行驶在道上,带着流浪的心情去品鉴万物生存的方式。
这位“姑娘”早已是个资深妇人。我们交往已二十余载,她参与了我的年少时光,也见证了我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婚姻生活,我们曾在1998年分享过一张50元大钞。我亲密地叫她“旖”。
旖身上有我熟悉的味道,努力、独立、要强。她育有两个宝,大宝已读大学,二宝正在读小学的路上。两个宝很黏她,她是家里养娃的主力军,事业、家庭兼顾,稍有空闲还争分夺秒进修。我觉得她一个人活成了一支队伍——她会在深更半夜洗一家人的衣服,惊得我都怀疑自己对家务也太随意了。旖是从一个很偏僻的乡村、一个很普通的家庭走出来的姑娘。她读完高等教育,却已跟不上国家统一分配的大潮,只能自主找工作,先去学校当一名代课老师,后又去报社工作,备考许久终于考进公务员队伍。这么多年,她起早摸黑,又用心与基层打成一片,好不容易成长起来。她一餐能吃两碗大米饭,不需要多少菜,不爱吃小零食,也不爱吃面,跟我完全不同。她一餐的饭量可以超过我三餐的量,有时候我爱叫她“饭桶”。有时候想想也是,她一天中工作、家务、带娃,全都要亲力亲为,没有能量哪里来的战斗力呢!在我眼中,她就是那个传统贤惠的中国老式女性,这又跟比较自我的我不太像,但一切都不影响我们灵魂的同频。
大部分平淡的日子里,我们会交流读过的书籍,还有那些有思想深度的专题访谈。她把《瓦尔登湖》送给我看,我断断续续读了很久没有还给她。她想再读一遍,就又去买了一本。我就读得更懒散了,反正她的已经是我的。后来,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火了,她借来读完立马又给我看。在她的催促下,我一个星期内囫囵吞枣般一口气读完,还聊了心得,是旖给了我极大的压力。当李娟的视频号不断推送《我的阿勒泰》给我时,我们又聊起了作者及其作品。意犹未尽的我跑去图书馆借书,竟然借不到这本书,只能吐槽几句。恰逢我生日,旖买了这本书给我。我们看书,也看人,读书,也聊八卦,通过文字记下生活历程,传达自己的情感,世间百态皆在我们的话题中热气腾腾。
行在乡间的小路上,我们天南地北闲扯,无须刻意接话题,也从不迎合对方。我们都做彼此,发表各自的看法,但我们好像从未有过什么争执,大概相似的人总会在一个水平线上中和。前面有一处别致的民宿,落在山坳中,围墙内花草错落有致,优雅又不刻意。停下车,我们与客栈帅老板闲聊几句,决定今夜就憩息在这里——点两支生日蜡烛,在无人惊扰的山野郊外,让旖做回梦中的自己,卸下旁的角色。
开启一瓶白葡萄酒,没有酒的夜晚,那是对夜的怠慢。朦胧的月光缀着微醺的人,瓶中的葡萄酒摇摇晃晃,恍若我们的语言惊涛骇浪,平日里不敢宣泄的情绪,在这无人的空间,它们瀑布似的,倾泻而出。我在旖点滴的泪光中看到了尘世间的很多故事,也读懂了婚姻于一个人的意义。今夜水洗般的月光呀,就这样静静的,静静地笼罩在窗前一棵梧桐树上,倾听两个女人的醉言醉语。生日,只是我们的由头,独处才是我们的目的。我们都在憧憬着,怀着热烈的心奔走于尘世,带着“世界以痛吻我,我要回报以歌”的劲头,把凡尘琐事一点一点消化。
都说“成年人不缺想念,缺的是见面”,平日里的文字、语音、视频虽让彼此不断联,却隔着屏幕,缺少温度。坐下来,抛开手机,在同一狭窄空间,让声音流淌时,可以手舞足蹈,眉飞色舞;也可以义愤填膺,潸然泪下,近距离释放情感,共情彼此,拥抱彼此。见面是一种有温度的交流方式。
杯中的酒渐渐浅了,夜更深了,风中传来昆虫轻轻的吟唱声,今夜我们不谈六便士,只看月亮。
山村处处安寂,处处呈现着自然本真,静下来,停下来,听听自己的初心。此处完全符合我们对乡野村郊的构想,那绕着青砖黛瓦的爬山虎、斑斑驳驳的光影、古朴的老树,偶尔一声犬吠、一声鸡鸣,无论你的心之前多波澜起伏,此刻都会获得一种宁静的力量。
流光呀,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我们抓住现有的美好,去做一根会思考的芦苇,找到一种叫做“单纯”的幸福。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新平阳报”、“平阳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平阳新闻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