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平阳网  ->  频道中心  ->  文化文学 -> 列表

说蚕豆

2024年01月07日 08:03:17 来源:平阳县融媒体中心

  八爪 编辑 王秀华

  一日中午,我去钱仓外婆家,给了她一个大红包。大舅买了些菜,有蚕豆,他的烧法是和肉末、咸菜同炒。

  

  (一)

  蚕豆是人类最先栽培(石器时代)以供食用的豆类植物,西汉时传入我国。《太平御览》里有“张骞使外国得胡豆归”的记载,现在四川某些地方还称之为胡豆。据《植物实名图考》记载:“农书谓蚕时熟,故名。”

  

  

  管干贞《毗陵食品拾遗》云:“蚕豆植陌旁,荚形如蚕,又届春蚕作茧后,四月方熟。”则其得名,原有二义:一状如荚,一言其熟时。《康熙松江府志》曰:“蚕豆,一名寒豆,九月种,明年蚕时熟,故名。”王祯《农书》亦云:“蚕时熟,故名。”

  汪曾祺在《蚕豆》中写道,“四川叫胡豆”。中国人习惯把外来的东西冠之以胡、番、洋,如番茄、洋葱。

  查《辞源》,“胡”字还有大的意思。“胡福”:远福,大福。《仪礼·士冠礼》:“敬尔威仪,淑慎尔德,眉寿万年,永受胡福。”

  蚕豆在温州是冬种的作物,采收期一般集中在4月底至5月上中旬。

  

  (二)

  我在外婆家吃的蚕豆其实是“豌豆”。温州人称蚕豆为“豌豆”,称豌豆为“蚕豆”。姜西溟是浙江慈溪人。他在《湛园日记》中写道:“吾乡人以吴人蚕豆为豌豆,而以吴人所谓寒豆者谓之蚕豆,至今犹然。”

  今绍兴人称蚕豆为罗汉豆,佐酒者为茴香豆,鲁迅小说中屡及之。《孔乙己》中就有:“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社戏》中有“这回想出来的是桂生,说是罗汉豆正旺相,柴火又现成,我们可以偷一点来煮吃的。大家都赞成,立刻近岸停了船;岸上的田里,乌油油的都是结实的罗汉豆”。

  汪曾祺《蚕豆》中也讲到:小时候读鲁迅的文章,提到罗汉豆,叫我好一阵猜。想象不出是怎样一种豆。后来才知道,嗐,就是蚕豆。鲁迅应该是知道全国大多数地方是叫蚕豆的,在文章中称“罗汉”是因为更显亲切。

  周作人《鲁迅的故家·百草园》中说:这里只有罗汉豆是园里所有的,可以一说,也正是值得说。有江苏的朋友在福建教中学国文的,写信来问罗汉豆是什么东西,因为国文教材中有这名字,没有什么地方查考。他如没有范寅的《越谚》,其查不到是无怪的。我们引范君的话来解说:“此豆扁大,只能用菜,吴呼蚕豆。”上边还有一项蚕豆,注云,“此豆细圆,吴呼寒豆。”总结一句,罗汉豆即是蚕豆,而蚕豆则是“豌豆”。我以本地人的资格来说话,虽然并不一定拥护“罗汉豆”这名称,但总觉得蚕豆是叫得很不适当的,它那豆荚总有拇指那么粗,哪里像什么蚕呢!

  宋祁《益都方物略记》一卷,书成宋嘉佑间,录剑南方物六十五种,各为图赞,并附注其形状于图下。其一为“佛豆”,赞曰:“丰粒茂苗,豆别一类,秋种春敛,农不常莳。”注曰:豆粒甚大而坚,农夫不甚种,唯圃中莳以为利。以盐渍食之,小儿所嗜。”(《蚕豆与豌豆》马里千刊《中华文史论丛》1981年第二辑)马里千认为,蜀音不辩“佛”“胡”,故又书作“胡豆”。鲁迅笔下的罗汉豆,“罗汉”当“佛”之转语。《辞源·佛豆》:蚕豆种子得于云南,滇为古佛国,故名“佛豆”。

  汪曾祺《蚕豆》中还说到:蚕豆老了,就连皮煮熟,加点盐,可以下酒,也可以白嘴吃。有人家将煮熟的大粒蚕豆用线穿成一挂佛珠,给孩子挂在脖子上,一颗一颗地剥了吃,孩子没有不高兴的。

网络编辑:张超霞

说蚕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