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平阳网  ->  频道中心  ->  文化文学 -> 列表

捡 柴

2024年01月07日 08:03:16 来源:平阳县融媒体中心

  曾清孝 编辑 王秀华

  记得小时候,我和邻居金加乡同学时常搭档找活干,不是跑田间地头拔稻茬、麦茬,就是到附近山坡上挖树根、割茅草,帮家里减轻负担。

  还记得那年冬天,凛冽的西北风刮了一整夜,寒潮来袭,气温骤降。晨起顿觉冷飕飕的,又逢星期天不上学,我原本想赖在被窝里再美美地睡一觉,没料到却被金加乡给搅了。他一大早就来敲门,叫我同他一起上山捡柴火。

  金加乡的老家在偏远山村金家岭。他九岁时,父母才将他接到腾蛟街上读书。我俩是邻居,又是同班同学,一起去上学,一道写作业,还一块儿去钓鱼摸蟹,很是要好。他仅读到四年级便拜篾匠学艺。他心灵手巧,又勤奋好学,后来颇有名气。

  金加乡毕竟是土生土长的山里娃,大山里的杂活都略懂一二。前一夜的西北风使劲吹,他便知晓老家那片松树林里会有不少松针和枯树枝被刮落,周日那天上山捡柴火正当时。

  我到他家时,他正在张罗竹筐、扁担、竹耙子、砍柴刀和麻绳等物什,还做了两个番薯丝饭团子,留着我俩中午吃。准备停当后,我俩便挑起行头出发了。

  我们冒着寒风,翻山越岭,穿过林间小道,中午时分才到达他的老家金家岭村。村里仅有十几户农家,有一大片松树林,大多归农户所有。金加乡领着我走进他家的林地。一眼望去,果然不出他所料,散落在山坡上的柴火真够多的。我俩立马动手,又是忙着耙松针,又是四处捡枯树枝,穿梭在林间,干得不亦乐乎。直到红日西沉时,我俩已捡了一大堆柴火。那天是我第一次进山,受益匪浅,拓展了视野,体验了劳苦。起伏的山峦、袅袅的炊烟、活泼的小山雀、美丽的野山鸡、跳跃的小松鼠,还有那参天的老樟树、大杉树和翠绿的桂花树等都被我尽收眼底。

  我俩忙了大半天,见此行能满载而归,心里很是高兴。然而,把柴火挑下山去,我俩却吃了不少苦头。金加乡比我长两岁,气力大,挑着沉沉的松针担子走在前头。我则背着一大捆枯树枝紧跟在后,走在这十几里崎岖的山路上真是举步维艰。口渴了找不到水,肚子饿了寻不到吃的,我俩走走歇歇,累得筋疲力尽,直到掌灯时分才回到家。

  那次亲身体验让我感受深刻,上山不易下山更难。而那些家住大山深处的人呢?他们出行全靠两条腿,要是想买点油盐,还得挑上百把斤的柴火或山货去街坊叫卖换钱,往返都得翻山越岭。在那困难时期,米粮贵如珍珠,柴火好比月桂。老百姓或在房前屋后零星杂地种些瓜果、玉米、番薯,以瓜菜充饥度日,靠挖掘树墩、捡拾落叶解柴火之紧缺。

  时光飞逝,如今的中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新时代,一条条盘山公路延伸到大山深处,一辆辆公交车奔跑在城镇和山村,老百姓已经过上丰衣足食的好日子。

网络编辑:张超霞

捡 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