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平阳网  ->  频道中心  ->  文化文学 -> 列表

从知青生活到象棋人生

2023年11月24日 09:55:43 来源:平阳县融媒体中心

  洪玉畅 编辑 王秀华

  宋玉英小时候家在平阳城关北门。她在家里排最小,上面还有两个哥哥、两个姐姐。由于其父被定为地主成分,宋玉英念完小学就辍学在家,后到姐姐家帮忙带孩子。姐姐家附近有个建筑社,建筑工人常常三五成群在一起下象棋,她一有空就带着姐姐的孩子去观棋。在镇办企业花边厂做工期间,宋玉英也常常观看工友下象棋。1964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插队的热潮刮到了平阳。16岁的宋玉英跟着城关20位男女青年,坐着河船到万全区练川公社周垟大队插队。

  

  插队期间:千锤百炼

  为了接收知青,大队上一年就建了8间知青平房,所以等他们这批知青一来就有房子可以入住。

  

宋玉英

  

  考虑到宋玉英年龄小、个子小,大队干部安排了厨房烧饭的活给她,但烧饭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过了一段时间,柴草烧光了,要烧稻秆了。可稻秆焖烧火总是不旺,饭就是烧不熟。每次看到大家吃夹生饭,宋玉英都很内疚。

  食堂停办后,宋玉英跟其他知青一样下田干农活,学着插秧、施肥。周垟是典型的水乡,河网密布。河船是那里的代步、运输工具,为了干好农活和方便生活,她必须学划船。在农友的帮助下,她起早摸黑,坚持苦练,很快掌握了划船技巧。那时,她每周要回家一次,取来一周的大米和买菜的2角钱,将每个农季自留田收成的稻谷、稻秆放在河船里运回家。

  最难干的农活就是施肥,首先要到知青公厕里掏粪,把一担担粪便挑到河埠头,倒到河船里运到田头,再把粪便舀到马桶里挑到田里,用木勺舀起粪便撒向农田。这对于一个只有16岁的城里姑娘来说,是多难多脏的活啊!特别是在船头拴好绳后,还要蹚着粪便到船尾划船,又要到河船里把一担百来斤的粪便挑上岸。这种苦活,即便相隔60年,宋玉英还铭记着。

  

  闲暇时间:琴棋相伴

  在周垟的插队时光里,除了年复一年干农活,她的业余生活就是下棋和拉二胡、吹笛子了。

  负责烧饭的那段时间里,宋玉英的生活相对安逸、空闲些,如此,她就能在饭后和晚间到村头大榕树下或宿舍里看队友们下象棋。她是个聪慧、好学的姑娘。经过一段时间后,她不再满足于观战,而是大着胆子找人对弈。再后来,她见有知青会拉二胡、吹笛子,又趁他们去劳动,拿过这些乐器把弄。她学习这些知识和技艺可以说是到了如饥似渴的地步。她一有空就会拉上棋友对弈,还会跟知青大哥邱传义学吹笛子,跟林高标、徐希胜学拉二胡。

  就这样日复一日,孜孜不倦,她为自己枯燥的插队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同时也丰富了大家的精神生活。知青们平时拉二胡、吹笛子或下棋时,旁边总是围着一大帮人。大家津津有味地沉浸其中,忘记了一天的烦恼和生活的枯燥。后来,宋玉英还跟知青们自编自导文艺节目,每逢节日为乡亲们演出,还参加练川公社和万全区文宣队到公社和区内各地的宣传演出。至今,不少人还记得当年知青们创作、演出的乱弹节目《一把谷子》、快板《三字经》、表演唱《老两口学毛选》。

  

万全周垟知青与昆阳半山庵知青合影(后排右一为宋玉英)

  

  任教期间:教学相长

  1970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宋玉英被推荐到鳌江区塘川公社联东大队山头垟小学任民办教师。

  为了弥补自己的不足,她在坚持教学之余购书恶补。她从拼音学起,后又练习计算解题。经过努力,她在不久后的全区教师考试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宋玉英主要教音乐和图画。她努力发挥自己的特长,不仅教声乐,还教孩子们拉二胡、吹笛子,带孩子去户外写生。公社和区里有节日文艺宣传演出和比赛,总是少不了她和学生们的参与。宋玉英还为学生普及中国象棋知识,给孩子们讲谢侠逊的故事,教孩子们下象棋,培养他们的下棋兴趣。多年下来,她在学校培养了一批象棋幼苗。

  

  回城之后:以棋启智

  1980年,宋玉英和其他插队青年一样得以回城安置。她当过工人、仓库保管员、出纳、会计、供销厂长和党支部书记;创办过平阳县华丽金属门窗厂、浙江亚博徽章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获得过浙江省“三八”红旗手、浙江省农村妇女“双学双比”先进女能手等荣誉称号。

  宋玉英返城第一年就获得了市级象棋奖项,之后在棋艺路途上更是孜孜不倦、专研不辍。因为自身特殊经历,她深深明白象棋从少年抓起的意义。

  2014年,她出任平阳县象棋协会会长后,花了相当大的精力抓孩子们的象棋教育工作。2015年初,她发起举办首届温州市迎新春“金萨克杯”象棋比赛,获得成功后,马上开展“象棋进校园”活动,自费聘请专业象棋老师为有兴趣的孩子开展象棋教学。活动开展第一年,全县便有18所小学增设象棋课程。这一活动后来得到了县教育局、县体育局的重视,县象棋协会三家联合实施“象棋进校园”活动,县教育局和县体育局每年拿出专项资金,用以解决象棋教师的工资问题,象棋成为学校的选修课。

  为培养群众对象棋的兴趣,从2014年至今,她几乎每年举办(承办)各种主题各种形式的象棋赛事、活动。这些赛事、活动,对我县群众象棋运动的普及、提高,为我县“中国象棋之乡”知名度的提升,起到了很大的助推作用。

网络编辑:张超霞

从知青生活到象棋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