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作者 周朝畅 编辑 王秀华)生老病死是生命的客观规律,人到了一定的年龄段,总会出现一些毛病的。
今年八月份的一个星期六上午,我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温一医)四号楼三楼手术室经历了人生第一次全麻腹腔镜手术。
下午两点钟,我来到温一医住院部,挂上病号牌,入住温一医。换上病号服后,我瞬间觉得自己衰老了几十岁,俨然成了七八十岁的老头子。
去年体检时,发现腹部右侧出现一个小鼓包。先去泌尿科挂号,医生告诉我是疝,得去疝科就诊。疝气是小孩子和老年人容易得的病,就是小肠子从腹腔的洞滑出去,形成一个股包。自从我得了疝,就证明我已经真真正正成为了一个老年人,56岁了,就是一个老头子啊!我活了五十多岁,才知道自己的血型是B型。这说明我平时对自己的身体不够关心,连自己的血型都不知道。
记得预约住院时,陈医师给予了我耐心的回复、讲解,及时帮我安排了手术时间。陈医生风趣地说:“微创手术就是你在手术室里面睡一觉。”医生提醒说:“术前24个小时之内不能吃东西,不能喝水,一定要记得做到。”
在护士站,负责护理的护士给我打了置留针。然后是护工过来,让我换上手术服,让我乘专用电梯来到三楼,推着我进入手术室。经过长长的通道,我七扭八拐地来到手术预备间。护士过来核对病人信息。我发现里面等待动手术的病人有十几位。推车的护工说有时候忙不过来,日夜加班手术,一天到晚下来约有300人次。我简直怀疑自己的耳朵,一天几百台手术,一座大楼每天都有病人要手术,医生们实在是要累趴下的!紧挨着我的是一位需要进行胆囊切除手术的年轻人。他吓得直发抖,连我躺着的床也在抖动。
病人到了手术室,麻醉药一吸入就睡着了,啥也不知道的。接着,就任医生、护士摆布。从躺上手术台到被麻醉那一刻,如同死过一回。从苏醒到推出手术室那一刻,又如同复活一次。因为每一次手术都是一个未知数。我们对医生的医术只能绝对信任,要全力配合治疗,躺上手术台被麻醉那一刻,就如同把自己的生命交托给医生啦!手术成功意味着病人成功地死里逃生一次。
医生、护士、麻醉师还有护工,他们也是非常辛苦的,整个手术流程也是非常严谨和细致,不能出现任何纰漏。在手术过程中,麻醉师也是至关重要的。
躺在手术台上的病人对短短几个小时内发生的事是一无所知。而在手术室外面等候的亲人,内心深处充满着焦急、恐惧、担忧。时间分分秒秒流逝,他们却是度秒如年,坐立不安,心急如焚。他们一直都在猜测手术室里面发生的事,也在不停地祈祷着、祝福着。我在麻醉状态下做了一个梦,被医生唤醒时,睁开眼睛,瞬间恢复正常。我马上活动一下脚趾头,大脑也非常清醒,没有丝毫睡意。特别感谢麻醉师的高超技术。
动手术的病人只有在麻醉药失效后才会有痛感,而陪护的亲人却是好几天无法安心睡觉、吃饭,一颗心总是悬着。陪护的亲人才是最辛苦、最揪心的。能够在病床前守护你的人,才是最亲的人。人只有生病了,才会明白健康的重要性;人只有生病了,才会知道身边的人有多么爱他(她)。
一次手术下来,花上几万元是很正常的。钱是身外之物,要是没有钱,连生命也保不住。很多人都是病不起的,一场大病就会把一个普通家庭打回原形,甚至家破人亡,人财两空。
这次手术,妻子和侄子一直都在陪伴着我。下午四点半出院,侄子开车把我接回家,下午六点钟到家里。出院回来,我最怕亲戚、朋友过来探望。病人身体虚弱,还要回答他们的问题,总要把病情来龙去脉说一遍,有些人还要看一下创口,所以很多病人都把自己动手术的事保密,不让过多的人知晓。最辛苦的是照顾病人的亲人,他们的精心呵护才能帮助病人早日痊愈。我心中愧疚,给身边的人增添麻烦也是一种罪过。
接下来,我要休养一个月,让伤口愈合,让身体恢复。马上就要迎来新学期的开学工作,我得静心休养。我想,要把每一天都当作最后一天,过一天就要开心一天,过一天就要感恩一天,过一天就要珍惜一天,不要忧愁、恼怒、仇恨,要不断地感恩,积极向上,乐观生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新平阳报”、“平阳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平阳新闻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