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平阳网  ->  频道中心  ->  文化文学 -> 列表

闲谈茄子

2023年09月06日 10:23:10 来源:平阳县融媒体中心

  本网讯(作者 陈士彬 编辑 王秀华)妻子去市场买了茄子,清水煮一下,再放入油锅里炸,加一些椒盐、葱,香与软,其味好比酒店里的铁板茄子。随着时代发展,吃茄子的方法也有了创新。

  以前,我们吃茄子,抑或放进锅里蒸得似一滩烂泥,伴酱油、猪油,抑或加入菜干红烧,那是地地道道的家乡菜。若是有多余的,晾晒、腌制。记得我小时候到外婆家吃饭,外婆爬梯伸手到搁置在瓦背上的缸里,摸出一大堆褐色的腌茄子,给我们当菜吃。当时,我吃了几口就不敢吃,不过现在想起来真想再尝尝那种咸涩味道。

  夏天,茄子是必吃的,而今有了大棚种植,交通方便,四季都吃得到,但炎热天吃茄子最时令。茄子,家乡话叫“落茄”。每次吃茄子,我就想“落茄”到底如何写,有“落直”“落枝”“落植”等猜想。后来,我翻了项显华老师编写的《平阳瓯越方言》,原来“茄”有两种读法,普通话有qie和jia,方言中,“落茄”的“茄”应该对应qie(音同“植”),“番茄”的“茄”应该对应jia(音同“嘎”)。我这点疑问总算解决了。

  古人为何把茄子叫做“落茄”?近来,我有幸读到《植物名实图考》一书,茄子又名“落苏”。原来还有一个故事。在唐朝(公元739年),朝廷命令各州县,由百姓图写药物形状及药理,从而汇集《新修本草》,其中难免存在差错。浙江鄞县本草学家陈藏器历经多年完成《本草拾遗》,对《新修本草》进行了补充说明。明朝李时珍评陈藏器的书:博极群书,精核物类。

  陈藏器将茄子称为“落苏”又增加了我的疑惑。细想,落英即落花,这样想来,落苏便有意义了,那“苏”到底是什么意思?苏,汉语常用字,繁体字是“蘇”,读作su,第一声或第四声。古人发现,用树枝或稻草穿鱼,可使离水的鱼在短时间内不死,只要及时将鱼放入水中,即可苏醒。苏,又引申为须状下垂的饰物,如流苏等。茄子,确实是有这种特性的,摘了又生,如吊坠垂挂,叫“落苏”有道理,叫“落茄”也有意思,有味道。广东那边还有称茄子为“矮瓜”的,别的地方还有各种叫法。现在,我们也很难考证古人何时称“落苏”为“落茄”,可能比“落苏”晚一些。

  有意思的是,我们用英语说“茄子”的时候脸型很好看,拍照的时候就用得着。用中文说“茄子”的时候,嘴巴的形状也有微笑的样子,所以照相的时候大家都经常性地喊“茄子”。这样拍出来的照片,大家都是满脸笑意的。

  茄子,茄科茄属,直立分枝草本至亚灌木,高达一米,绒毛,小枝多为紫色,果实的皮光滑,如抛光的漆面。叶大,卵形至长圆状,能孕花单生。一般情况下,它有花就有果实。温州一带有俚语:“番薯爬藤满园背,落茄开花个个生。”

  据《本草纲目》记载:茄子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是一种常见食物。中医认为茄子味甘性凉,归脾胃大肠经,可以帮助软化粪便,减轻大便干结的症状。

  北宋诗人黄庭坚写过一首诗,其中有“君家水茄白银色,殊胜埧里紫彭亨”句。说明古代也有茄子,但不如现在,品种多,春夏秋冬都有。据考证,茄子最晚在西汉末已经从印度传到四川。五千年前,印度河谷的先民就采摘茄子食用。

  我种过茄子,品种只有一种,紫色长条形的。夏天,茄子与豇豆一起种,豇豆早早就枯萎了,茄子生命力强,一直到秋天还旺盛。在冷风、冷雨下,同时种植茄子和豇豆,豇豆很有精神,茄子则昏昏欲睡。父亲教我用淤泥覆盖它的根部,保持泥土湿润,并用竹竿支撑着它,防止台风、暴雨袭击。秋天的茄子,说是有毒,可我们也都有吃,觉得也没什么反应,只是茄子的籽多而硬。

  妻子又买来茄子,围起围裙,站在灶台前忙碌。锅里发出“嗞嗞”声,香气四溢。我一直在考虑茄子的问题。看着眼前的茄子,我将一番思绪藏入心里。妻子把幸福变成甜蜜的食物,呈现在餐桌之上。

网络编辑:谢天涯

闲谈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