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平阳网  ->  频道中心  ->  文化文学 -> 列表

“七月半”的九层糕

2023年08月30日 09:57:52 来源:平阳县融媒体中心

  本网讯(作者 曾清孝 编辑 王秀华)农历七月十五是“七月半”,亦称“月半节”。每年此时,人们又是忙着选购佳肴摆设家宴,又是邀请亲朋好友聚会共餐,家家户户洋溢着“做节”的氛围。

  “七月半”这天,农贸市场人声鼎沸、购销两旺,显得格外热闹。天刚蒙蒙亮,腾蛟街上的新、老两个农贸市场被灯光照得亮堂堂。上市的鲜活海产品,肉类、家禽,还有南北货、瓜果蔬菜等,把偌大的农贸市场挤得满满当当。无论是家住腾蛟街上的居民,还是山村里赶来的乡亲,一大早就成群结队涌入菜市场,精心挑选美食。今日,九层糕最为抢手——这是今天家宴不可或缺的主食。不一会儿,十几个摊位上一板板、一块块黄色的九层糕便被抢购一空。时近中午,人们手拎大包小包,匆匆赶回家煮“排场”。

  如今,老百姓需要的“九层糕”都是从市场买,而往昔几乎都是自家做的。记得小时候,母亲做的九层糕又香又甜,让我回味无穷,难以忘怀。

  母亲早早就买好了几斤蔗糖。她准备做一块我喜欢吃的红白相间的甜味九层糕。为了做成一块称心的九层糕,母亲严把“三道工序关”。

  首道工序就是精选食材,配以“秋草羹”等浸泡。早在节前七八天,母亲就选购了当下刚收成的颗粒饱满、白皙光滑的“秋米头”做主食材。她梳理出一捆秆长、色鲜、质洁的优质早稻草,烧成“秋草灰”,用水浸泡个把钟头。她以淡黄、清香的“秋草羹”汤水和中草药店买来的槐花作配料,加入洗净的“秋米头”搅匀拌和,浸泡半个钟头。

  第二道工序就是细磨米浆。因自家没有磨,母亲带着我到邻家的磨坊去磨米浆。这口石磨磨盘大,磨齿锋利,还有磨槽和磨咀。母亲管推磨,我在一旁当帮手。在母亲的指导下,每当推过三圈磨盘,我就往磨口添一勺米。母亲时不时地用手指头沾着米浆检验米浆的细腻、丝滑程度。

  第三道工序是炊熟蒸透——是“重头戏”。一大早,母亲就把蒸笼洗净、晾干,铺上一块白炊布。母亲独揽“炊蒸大权”,父亲守住灶膛,掌控火候。六时许,一大锅水烧开了,“炊蒸战役”打响了。母亲将蒸笼放到锅上,用小木棍搅匀米浆后,舀三勺倒入蒸笼,开始炊头层糕。头层糕要稍厚些,这是为后来的八层糕打基础的,且火力要旺。大约过了十五分钟,母亲掀开锅盖看了又看,拿起蒲扇扇了又扇,又用筷子在糕面上戳了戳,一直等到糕面上皱起了“鸡爪纹”,这才放心地浇上一勺米浆,接着炊第二层、第三层、第四层……直到从头层到第九层都蒸熟,母亲都顾不上擦额头上的汗珠,更顾不上坐下来喝一口茶水。

  在整个制作过程,我边学边问,深深体会到了母亲的辛苦。在炊蒸过程中,我们一家人分工合作,配合默契,一层一层地将米浆蒸熟,层层米糕都飘散着家的温馨、家乡的独特风味。我至今铭记于怀。

网络编辑:谢天涯

“七月半”的九层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