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作者 序余 编辑 王秀华)我断断续续地养过鹦鹉、珍珠鸟、椋鸟、麻雀,还有一些不知名的鸟。鹦鹉是长辈送的,也有自己买的,珍珠鸟是朋友寄养的,椋鸟、麻雀却是捡的,不用花钱。可惜的是这些鸟都养不长,有趁笼子开着门飞丢的,有因饲养不当死了的,也有养好伤回大自然的。最近我又养了一只鸟,一只白头翁。
白头翁又名白头鹎,是雀形目鹎科鹎属鸟类,在我们家乡很常见。它最大的特点就是眼至后枕处的白色羽毛,“白头翁”一名也由此而来。
白头翁是一位朋友在树下捡的,我看着可怜便接手了。它一身绒毛,比鸽子蛋大点,开始几次进食还得掰开嘴喂,一天得喂七八次,每次只吃三五口。用豆粉、玉米粉等和好的糊糊,得用吸管制成的小调羹一点点挑着送到它嘴里。我第一次养雏鸟,摸索了小半天才弄明白它的饥饿信号——嘶哑的难听的叫声,偶尔把嘴张得大大的。见此,我赶紧将调好的糊糊送到它嘴里。它看着一副饿惨的样子,实则狼吞虎咽地吃几口就闭上眼不理人了。真是又好气又好笑,它这样“势利眼”,是拿定了我会好吃好喝地供着它吗?
大约过了半个月,白头翁能吃六七口糊糊了,看着也活泼了。我给它起了个本属于鸡的名字,“啾啾”。原因是我不会吹口哨,我唤“啾啾”时,它的回应最强烈。啾啾已经能吃很多东西了,菜叶、瓜果、面包都吃,然而,它的羽毛总是断,老也飞不好。
小鸟笼因为食盆内置,啾啾又老爱站在食盆上拉屎,我打算给它换个笼子。可这么多天以来,我一直在放与不放之间犹豫,因为养鸟的繁琐我早已体会过,因为白头翁是不允许家养的,因为啾啾总是趁机跳出笼子到处打量。我曾在河边的芦苇荡里,在灌木丛中,在稀疏的林子里,在人少的草地上见过白头翁,听过它们婉转的叫声。它头顶那宽阔的白色“枕环”闪耀得很,我一眼就能认出来。它的个性跟它的“枕环”一样张扬,总共不到一两肉,遇到来挑衅的却都要斗一斗。可啾啾毕竟从小被养在笼子里,不会觅食,没有自保能力……犹豫了几天,我还是想对它好些,于是买了个大鸟笼。不想啾啾一入大鸟笼便雀跃起来了。儿子见了说:“先留下吧!”听到这个决定,我心里真是高兴。对于啾啾,我的付出是最多的,喂食、逗弄、清理,不可谓不费心。有时候,我会看着它梳理羽毛,看着它把头埋进水里,看着它上蹿下跳,看着它把食物碎屑甩得到处都是。我在鸟笼前一坐就是半个小时,它歪着头看我,我装作严厉的样子警告它乖一点。
现在的啾啾什么都吃,面包、菜叶、瓜果、鱼虾、虫子……它只要叼着磕几下,头一仰,就进了肚子。鸟笼门开着的时候,它会在地上到处乱走,东啄一下西啄一下,而我则跟在后面,左手拿湿巾,右手拿纸巾,把它拉的屎清理掉。心情大好的时候,它会缩着脑袋,压低身子,勉为其难地让我摸一摸,或者啄一啄我身上的小痣,扯一扯我的衣角。它还是飞不好,羽毛还是断,唯一的进步就是更凶了,它们本族的血性暴露无遗——无论谁向它伸出手,它都会亢奋地张大嘴,上下左右拼了命地啄。它这样一副好战的样子,飞又飞不好,可不就是只斗鸡!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新平阳报”、“平阳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平阳新闻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