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耀辉 编辑 王秀华
夏天了,想水了,就想起海和岛。
南麂列岛,在鳌江口外30海里的东海,由大小52个岛屿组成,隶属平阳县。登上南麂,听到的多是家乡腔调的闽南方言,让人亲切温暖。
南麂列岛名气很大,海洋风光秀丽,生态保持良好,1990年成为中国首批5个海洋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之一,是中国唯一的国家级贝藻类海洋自然保护区,被誉为“贝藻王国”,199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又是浙江省级风景名胜区、中国最美十大海岛之一。
我们这次省内疗养的40位老师从鳌江码头乘坐快艇,约一个半小时到南麂岛,午后直奔大沙岙海滨浴场。大沙岙在南麂本岛的南部,面对东海,三面环山,形成一个冬暖夏凉的大海岙。岙里有大面积的沙丘地,海沙又细又干净。漫步在沙滩上,一直走到潮水边缘,脚不会下陷。这里是海水浴的理想场所,沙滩一直延伸到海,海水碧蓝澄澈,由浅到深。
我和同事去的时候有风,海浪有节奏地拍击沙滩,发出巨响,卷起千堆雪。来前,导游提醒说不能下海游泳,所以才看到浴场上身着缤纷夏服、泳装的男男女女,大大小小。他们或踏海戏水,或在沙滩玩耍,或倚着享受海风,有的还从沙滩上找到贝壳、寄生蟹,自由享受天地间的清凉、和谐。在大自然中,每个人都开心得像个孩子。
次日上午,我打开微信,那些三四点钟出发,乘着景区最早一班中巴去看日出的早行者已经用照片把朋友圈轰得热闹无比。“日出前的天空像一位披着纱丽的新娘……太阳慢吞吞地出来了,先把浓烈的爱投向生养它的大海。此刻的东海,像一面金盆,光芒一直延伸到世界的尽头,天很近,心很远。”因为晚起,这么美丽的画面被我错过。
早餐后,我们游览百景园——三盘尾景区。景区里礁石林立,形态各异,每一处都可以给人提供想象的空间。在那里,我们观赏望夫石、猴子拜观音、海马岩、石青蛙、试剑石、天然壁画、五指岩、风动岩等众多的礁石景观。其中,天然壁画在三盘尾南部东侧海滨,群崖错落,浊浪排空。迎面有一块巨石壁立如屏风,酷似一幅山水画,构图、色彩、线条、层次都很自然。壁画中还有一尾大虾的图形,十分逼真。三盘尾上,两峰间山坡都向中间倾斜,形成一个大草坪,上面长满细软碧绿的青草。草坪东西两面朝着海,海风阵阵,空气新鲜,是游戏、谈心、野餐的好去处。
回来前,我一个人去看了美龄居。居室窗户上的防弹铁丝网还在,当年房屋落成时移栽在门前的小苗已长成参天大树。站在美龄居门口,前方岛屿风光依旧。风流总被风吹去,浪花淘尽才英雄。我想到三盘尾景区入口处一艘木船上王理孚的塑像。他募民开发南麂岛,被誉为南麂岛的第一位“拓荒者”。在乡贤郑立于先生《郑立于文集》第三卷里,我读到王先生的《南麂八咏》:“登高远望两峰巅,仿佛齐州九点烟。南北戈船兹一系,兵家形胜自天然。”
算来这是我第四次来南麂岛。第一次是1993年7月参加平苍两县文联组织的文学笔会。一行二十来人住在老营房改造的房子里交流学习创作。我有幸因中篇小说《金贝壳项链》得到袁敏老师指导,是年,《金贝壳项链》发表于浙江省文联《东海》文学月刊。第二次是1997年暑期,与同事一起到南麂岛谋划平苍首届英语周活动事宜。第三次是与教科文卫部分委员上岛观赏天然壁画。这次则是与同事暑假休闲,再抵海岛。我问自己,怎么可能会有不变的东西呢?这次再来,已是30年后,车多人多,热闹嘈杂了。当年捎带回家的是一大袋半只手掌大的鲜贝,如今带回家的是小包的熟鱼干。
南麂之行,经历的温暖的人事,连同生猛的海鲜,都会在记忆中张牙舞爪,发出“汩汩”潮声。这些潮声让人联想到澎湃的浪涛、辽阔的蔚蓝。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新平阳报”、“平阳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平阳新闻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