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平阳网  ->  频道中心  ->  历史 -> 列表

闲谈“白云禅寺”兴替

2023年08月01日 09:28:19 来源:平阳县融媒体中心

  黄伟 编辑 王秀华

  顺溪镇白云山海拔965米,古属平阳五十一都,为南雁荡山山峰之一。步行从白云山山腰的“应潮潭”往西行,过“猪槽潭”,一路置身于茂林修竹、山涧幽寂、飞禽低翔之处。行经数里地,便是白云山上的“大白云山村”,村中建有古寺,名曰:“白云禅寺”。

  据当地传说,该寺院大约建于南宋淳熙年间。寺院背依岩壑,四围碧宇幽泉,处于群山竹林环抱之中。在元明年代,有诸多名人雅士慕名而至,留下赞颂古寺的不朽诗篇。

  元至正十四年(1354)科第,平阳州陈高(1315-1367)廷试中三甲。陈高字“子上”,号“不系舟渔者”,为元代平阳州著名诗人,出生在平阳金舟乡咸通里(今苍南县钱库镇三秀桥附近的小河川底)。据《平阳县志》载:“钱库现还保留有陈高故居、陈高次子陈慈童坟等遗迹。”陈高从小博闻强记,十六岁时,才名已震动温州路,与同里林齐、何岳合称为“瀛州三杰”(当时金舟乡俗称“小瀛洲”)。

  

  

  陈高官历庆元路录事、慈溪县尹。其为官处事敏捷、果断,素有政声。时在元末,天下混乱、民不聊生,各地兵民揭旗背政,元朝州县相继陷落,官吏庸腐,侥幸图存。陈高感叹,“我何能效此狐媚之辈求活耶”,于至正十八年毅然辞官。陈高有《陈子上存稿》十二卷、《不系舟渔集》等行世。《四库全书总目》对此作出了很高评价。

  辞官后,陈高自号“不系舟渔者”,在数年间,或游览名山大川,或浮游于江湖之上,任情自适,无所牵留。元至正廿年秋,陈高携友游平阳顺溪白云山时,被当地景色陶醉,写下《游白云山》一诗:

  青山引幽兴,携朋来游歌。

  攀援径边树,逶迤上坡陀。

  山空林无鸟,天阔北风多。

  黄菊馀秋英,红叶辞霜柯。

  入深得禅宇,结构依岩阿。

  幽僧具敬馔,似喜人相过。

  淹留竞日暮,谈笑仍婆娑。

  人生苦物役,适意能几何?

  乘闲教登眺,勿用悲蹉跎。

  诗中概述了作者在天高云淡的深秋时节,携友人同上白云山谒白云禅寺,遇寺僧敬馔,至暮才归。诗人通过该诗,表达了自己对当时政治的不满,以及面对坎坷仕途时的洒脱心境。更重要的是,诗中有“入深得禅宇,结构依岩阿”句,从其意不难得出,元朝时期的白云禅寺景致幽雅,有高僧传修,且该寺建于山岩之下。

  迨至后来明代,诗人郑贞元也曾过白云寺,依陈高诗韵作《白云寺次韵》:

  芒鞋蹈破白云阿,满屋松涛叠翠波。

  一自老禅谈偈后,半帘明月照人多。

  郑贞元诗和陈高诗大意相近:“月夜清辉下,诗人上白云山访白云禅寺,亦见老和尚在谈禅论道,到寺听禅的人明显很多。”这说明在后来的明朝时期,白云禅寺仍有高僧讲偈,香火依然十分兴旺。

  2022年冬和2023年夏天,笔者两次上顺溪白云山,到访白云禅寺,新建寺院犹未完工。目睹周遭环境,确认当年该寺建于山岩之下。据乡人吴君东、黄崇德先生和住持释悟法师父介绍:“古寺在清初时期因遇台风和特大山洪、泥石流而崩塌,被夷为平地。继而在清乾隆中期,地方人又于原址上重建。光绪元年(1875),遭山地塌方所毁。光绪五年(1879)秋,顺溪当地和桥墩(现属苍南)等热心人士集资在原址上重建白云禅寺。因筹资困难,当时只建大殿一座。迨至光绪十四年(1888)仲春,乡人出钱献地再扩建寺院,亦用名‘白云禅寺’。如此一直延续到上世纪六十年代……”

  “文革”期间,白云禅寺大殿、两厢以及佛像均被拆毁。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自幼随名僧木鱼禅师出家的常德法师(俗名陈圣蒙,顺溪人),在寺院原址建起简陋的大殿和僧房寄身修行。数年后,常德法师离开白云禅寺到江苏佛学院进修,回来后晋升为温州妙果寺住持方丈。

  据常德法师和当地人所述,当年他在建大殿时,挖掘出很多乾隆、光绪年间的寺院石碑和整齐的方石、砖头、木柱……至于早先的宋、元年代建筑,已无任何物件可考,只余古寺遗址和陈高等人诗作可供今人佐证、鉴赏。

  白云山上白云寺,历近千年时事变迁,遇数次自然灾害和人为大规模破坏。白云禅寺屡遭变故的同时,也见证了历史的兴衰。

  2021年,地方乡贤吴君东、黄崇德、陈荣模等人为推崇地方人文、保护地方历史古迹,经多方筹资,集680余万,于原址上重建白云禅寺。新的禅寺预计在2024年上半年建成,届时,千年古寺将以新的面貌面世。

网络编辑:张超霞

闲谈“白云禅寺”兴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