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平阳网  ->  频道中心  ->  文化文学 -> 列表

农家媳妇

2023年07月12日 13:45:00 来源:平阳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 郑长埠 编辑 王秀华

  不分辈分的三天新婚喜闹的日子过去了。这天,新娘由大姑引导,见了公婆、叔叔和小姑。公公四十开外,身体硬朗,显见严肃。婆婆年龄与公公相近,但看上去十分疲惫,显得些许衰老。二叔、三叔、四叔年龄相差一两岁,都在青少年时期,个个诚实可爱。小姑年仅六岁,显得十分天真活泼,不喊“嫂嫂”,“新娘新娘”一个劲地叫。

  “人大班,九个人吃饭”,婆婆对新过门的媳妇说,“我身体不大好,今后煮饭(浙南人指煮饭为整个家务事)就交给你了,不晓得你在家里煮不煮饭?”

  

  

  “煮的,煮的”,第一次与婆婆谈家事,媳妇有点拘谨,但不胆怯。她毕竟是在大户人家长大,不算见多识广,但也明白事理。过门的媳妇,煮饭是份内之事,哪能推得。再说,她平时在娘家经常煮饭,有了煮饭的基本功。只是刚来到婆家,还不知家人口味如何,只怕饭菜咸淡不宜,大家吃不惯。于是媳妇对婆婆道:“明天开始,我来煮饭。如果饭菜口味不合,望婆婆指出来,教教我,慢慢适应。”

  这一番话婆婆听来十分入耳,没有想到媳妇小小年纪竟如此能说会道。她原以为媳妇娇生惯养干不了活,现在心里的石头落地了,心情轻松起来,忙道:“媳妇放心,我们家在吃饭上从不挑剔,咸淡皆宜,媳妇尽管按自己的习惯做。只是你公公有时喜欢喝点酒,晚饭注意多炒个菜温碗酒就可以了。”

  “知道了!”媳妇温顺道。婆婆满心欢喜,说了些家长里短后,便休息去了。

  媳妇这年十八岁,王姓,娘家没有给她起过名字,暂称王氏。出嫁前有两件事让她担心,一是婆婆的为人,二是丈夫的才貌。婆婆的为人,在今天的接触中已经见晓,通情达理、亲近待人。让新娘没有想到的是,丈夫相貌堂堂、举止端庄。她自然十分开心。看来,在婚姻问题上,父母包办,有时也能碰上如意郎君和心仪女郎。就看你“命运好歹”了!

  天还没亮,媳妇就轻轻地把手臂从丈夫的头颈下抽出,起床穿衣。

  “怎么这么早就起了?”丈夫迷迷糊糊地翻身抱着妻子道。

  “昨天婆婆交待,今天早饭要吃芥菜粥,起晚了粥煮不烂,不好吃。”王氏轻轻拉开丈夫的手臂,掀开被子,穿好衣裤,从温暖的被窝里出来。

  芥菜,这里的人叫“挂菜”,一年生草本植物,是中国著名的特产蔬菜。李时珍著《本草纲目》记载了芥菜的医用价值,利肺豁痰、消肿散结。在浙南,芥菜除了用来做汤、炒菜、腌制以外,还常入粥,若加以咸肉骨头同煮,咸中带鲜,可口无比。

  王氏来到灶间。一座砖砌三眼镬灶展现在眼前。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家庭人口多的人家使用的锅灶(镬灶),近1米高,0.6米宽,1.2米长。灶面抹着厚厚的蛎灰,磨光。三眼锅之间分别安置四只汤罐,煮饭、烧菜时产生的热量可同时给水加热。三只灶堂口前有一条用来盛装柴灰的槽,高约0.3米,槽上方有一条高出灶面0.3米左右的烟道,连接烟囱,直通房顶,伸向屋外。锅灶面对着一个用来堆放柴火的“灶脚”,有两三平方米大小,两面靠墙,另两面用木材制成的条凳围成,高约0.3米,与灶前的灰槽一样高,烧饭时,可坐在上面烧火。平时,小孩在柴火堆上玩耍,大人也经常坐在条凳上与人交谈,或躺在柴火堆上休息,温馨、悠闲。

  王氏先淘米、下锅、放水,再加入几块洗净的咸肉骨头,点燃柴火,开始煮粥。然后,她给芥菜去头,洗净,剁碎。为避免吵醒家人,她特地用洗碗布把砧板垫好,以降低声响。一会儿,粥开了,王氏掀开锅盖,用长柄锅铲捞出漂浮在水面上的咸肉泡沫,把剁细的芥菜倒入翻滚的锅中,添些许柴火,继续煮粥……

  一转眼,王氏嫁到婆家已经有一些时日。她已记不清煮过多少次芥菜粥。和以往一样,今天的粥同样受到家人的一致赞扬。

  吃过早饭,王氏收拾好碗筷便开始洗衣服。洗完衣服、扫完地已经快到中午时分了,王氏着手准备午饭。

  一般情况下,婆家每日以大米番薯丝饭为主食。只见王氏淘完米放入锅中,蓄上水,盖上锅盖,便坐到灶脚点燃柴火。不一会,锅中腾出股股热气。她起身揭开锅盖,双手捧过几把番薯丝放入水中,拿着勺子从锅壁推向锅底,让番薯丝与已经在锅中煮开的大米混一起。大米与番薯丝的比例,以粮食储备的多少而定。一般人家大米不多,番薯丝就要占一半以上,多则三分之二或更多一些。番薯丝与大米各占一半是最佳比例,糅合以后吃起来特别糯,还带些许甜味。

  开午饭了。只见丈夫手拿一把用竹片做成的饭勺,先盛出两碗白米饭给母亲和小妹,再把少许米饭与番薯丝拌匀,先后帮父亲和几个弟妹每人一碗一碗地盛。不一会,一大锅饭便所剩无几。这天的菜肴比较多样,有油豆腐红烧肉、清蒸带鱼、木耳炒鸡蛋、芹菜豆芽等,配搭得当。浙南人吃饭有个习惯,每顿必汤,今天吃紫菜蛋花汤。一家人吃饭,很有规矩。一张八仙桌,父母坐上位,哥嫂、兄弟、姐妹各坐一边。小妹自由自在,有时与父母坐一起,有时与哥嫂坐一起,有时与哥哥、姐姐坐一起。因为她最小,又讨人喜欢,有了她,家里热闹了许多。

  乡间,在农忙时,午、晚餐之间加一顿“点心”。这时是冬季,还不到开春,离农忙还有一段时间,所以,午、晚之间不吃点心。不过,今天一早婆婆就吩咐,晚上公公要喝点酒,且有好朋友来,要媳妇做些准备。为此,午饭过后不久,王氏就为晚饭张罗开了。

  公公性情豪爽,时不时请几个人来家喝酒。媳妇刚过门不久的一天,就在婆婆的指导下为公公准备过一次“酒席”,不仅丰盛,而且好吃,深得公公称道。“我会经常请朋友吃饭”,公公说,“以后不要炒这么多菜,在大家吃的以外,再添两个就行了”。作为儿媳妇,王氏不仅将此作为孝敬长辈的实际行动,更把它看作增加婆家脸面、锻炼自己的机会,每次都费尽心思、不遗余力。

  乡间买菜有两个渠道,一是去街上的集市买,一是等挑担的菜贩上门叫卖。早晨时分,正好有菜贩叫卖:“打牛肉么!”王氏喊住菜贩,打了两斤牛肉,洗净切块,放进锅里,文火温炖,为晚上给公公下酒做准备。

  王氏生来不吃牛肉,但用牛肉做菜十分拿手,尤其牛肉丝炒粉干(米粉),更是得心应手,真是色香味俱全,无比可口。

  晚间,公公与几个年龄相当的友人喝着自家酿造的醇厚甘甜的酒,就着媳妇烹饪的牛肉丝炒粉干和五香酱牛肉推杯换盏,其乐无穷。

网络编辑:雷鹏

农家媳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