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平阳网  ->  频道中心  ->  历史 -> 列表

永嘉大师玄觉之女弟玄机

2023年06月21日 14:40:33 来源:平阳县融媒体中心

  本网通讯员 陈骋 文/摄 编辑 王秀华

  唐代平阳埭头佛日禅院祖师玄机是平阳历代县志所载佛教方面最早的人物,早于五代南雁开基祖高僧愿齐。玄机,俗姓戴,是永嘉大师玄觉胞妹,因为出家比她哥迟,故称“女弟”,即师妹。玄机是我国禅宗史上有名的尼师,其创建的佛日禅院是平阳县最早的寺院,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

  鳌江下游流经钱仓、埭头段,形成一个大汇,恰似“曲项向天歌”的“曲项”,即鹅颈。明代正统年间(1436-1449),平阳知县章惠选择在鹅颈的地方造了一个大埭,即古代水利设施的大坝,以阻止江潮入侵,旱时可以蓄淡水,用来灌溉农田,故名鹅颈埭。在鹅颈埭顶部地方的村落即埭头村,古属钱仓镇,有吴家渡,有渡船至江南,今有鳌江一桥通龙港市,南来北往,车水马龙,熙熙攘攘。

  

  

  古时那里没有钱仓镇那样繁华和喧闹,枕山臂江,清幽静谧,永嘉(指今温州市鹿城城区)尼姑玄机选中埭头村后山作为自己清修之地。景云二年(711),她在山麓建佛日禅院,平时在后山石窟中打坐,参禅习定。

  玄机每日在石窟中静坐,心如止水。有一天,她忽然想道:“法性清明莹澈,原本没有去没有住。讨厌喧闹而耽寂,难道就是通达吗?”于是她从石窟中站了起来,不再枯坐,出门云游,曾参拜雪峰禅师,以印证自己修习所到的程度。据冒广生《永嘉高僧传》载,此“雪峰”不是福州雪峰山的著名禅师“雪峰”义存(822-908),因为那时玄机早已不在世。她参拜的是广东岭下雪峰禅师。地方上流传,埭头山(即大日山)唐代时有一座雪峰寺,玄机参的是那寺里雪峰禅师。当玄机佛日禅院(后改名大日禅院)兴起时,雪峰寺走向衰退,最后没了,至今只剩下依稀的寺址,因为“大日”把“雪峰”熔化了。其实大家如在同一座山,玄机在参雪峰禅师时,应该不用说来自大日山,而可以说:“我就在山下的佛日禅院,咱们是邻居。”历代《平阳县志》《温州府志》都没有记载唐代平阳有个雪峰寺。

  

  

  我国禅宗经典巨著宋代《五灯会元》有玄机参雪峰的著名“寸丝不挂”公案:

  雪峰问她:“什么地方来?”

  玄机回答说:“大日山来。”

  “要是出来,就会熔化掉雪峰。”

  他们针锋相对,各出禅机妙语,玄机用雪峰的名字双关法先赢下第一回。

  雪峰接着问:“你叫什么名字?”

  “玄机。”

  玄机就是黑色的织布机,雪峰马上借她名字反唇相讥,发难道:“你每天织多少布?”

  玄机反应很快,对答如流:“寸丝不挂!”

  有斩钉截铁、快剑斩乱麻的味道,她又赢了第二回。“寸丝不挂”成语,比喻心无一点挂碍。宋代释道原《景德传灯录》载:“南泉师问陆宣大夫:‘十二时中作甚么生?’陆曰:‘一丝不挂。’师曰:‘犹是阶下汉(门外汉)。’”寸丝不挂与一丝不挂的意思一样,“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玄机说完这句话,就行礼告辞。可是没走几步,雪峰要她回来,说:“你袈裟拖在地上了。”

  玄机一听见,马上转身回头看自己袈裟是否拖着地面了。雪峰见她如此,就说:“好一个‘寸丝不挂’!”

  最后一回,玄机输了,输在动作上,败下阵来,说明她还有牵挂,心动了,没有做到如如不动。

  

  

  玄机还随玄觉到广东韶州广果寺参谒禅宗六祖慧能。玄觉与慧能大师非常投机,言下得悟,留下住了一宿,因此被称为“一宿觉禅师”。玄觉写出了留传千古的《证道歌》:“君不见无为闲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玄机也相应写出《圆明歌》。圆明,指圆镜明亮光洁,引申为佛教方面彻底领悟的意思。《证道歌》长,《圆明歌》短,两者互为表里,都是七言为主,中间穿插一些三言句。《圆明歌》几乎已失传,温州市图书馆古籍部中所藏清康熙岁贡周天锡《樗庵日钞》中有,胡雪冈论文《永嘉禅宗大师玄觉和玄机》里有引用,老居士曾承木先生也曾到市馆抄录,非常珍贵,全文云:

  寻枝摘叶终非极,应须向底契根觅。

  如是吾侪修道人,善恶攀缘都无益。

  更寻妄想涉狂风,悻然自好受羁笼。

  不知触处皆无相,将心原地等虚空。

  虚空元来无所囗,大千世间亦无为。

  青青翠竹何曾异?是名芥子纳须弥。

  真如实际真奇哉!无增无减无去来。

  声香味触尝三昧,一朵莲花火里开。

  病是谁?药是谁?阿谁有病阿谁医?

  当初妄错令除粪,觉后原来无所除。

  真是谁?妄是谁?但将此事体中推。

  劝君努力急须荐,莫向宝山空手归。

  真无相,妄无形,观心心亦是虚名。

  天鼓自然空里响,寻声纵有复何停?

  垢是净,净是垢,两边放下逍遥走。

  任是狂犴百年修,终不解如师子吼。

  不求静,不求喧,本来此性是天然。

  起坐不离家业地,犹如到岸舍舟船。

  据乾隆《平阳县志》,唐玄宗开元元年(713)五月八日,玄机在永嘉县(今属温州城区)雁池坊的净居尼院中圆寂,“倒立而化”,倒立着死了,标新立异。玄觉看到这样子,大声说道:“你生也颠倒,死也颠倒!”玄机尸体才倒下来。第二天,大殡收殓后,当晚三更雷公闪电,玄机灵柩不见了。过了两天,有人从平阳大日山来,说当天晚上天空中有箫、磬所演奏的音乐,第二天人们发现玄机灵柩已被安置在山上岩洞里,于是她的徒弟把灵柩运下山来,火化后把所得的舍利子安葬在寺附近,在上面建了一座塔,取名圆明塔,出自其所撰《圆明歌》名,并把山上那块下面岩洞放玄机灵柩的龟形岩石命名曰“机岩”。

  

  

  唐咸通年间(860-874),佛日禅院改名大日禅院,后又名大日寺。清咸丰三年,平阳发生了一次大灾害,飓风大雨,大日寺南面小山丘上释迦如来宝塔倒塌了,塔砖中有一块上面刻着《大日寺塔记》(见民国《平阳县志》卷五十五《金石志》),说:“至先天二年癸丑五月八日辞众,至一更寂灭,入函礼祭,至九夜三更时失却尼棺。天明,尼众等寻至峰顶龟形石下,见函榇端然于此,故知鬼神之所移也。”先天二年,即开元元年(713)。据塔砖记载,玄机是在埭头佛日禅寺圆寂,没有“倒立而化”的说法。塔记中说玄机灵柩被“鬼神”从佛日禅院移到后面大日山上岩洞(机岩)里,不同于明代弘治《温州府志》、乾隆《平阳县志》等文献中说玄机灵柩从温州城内不翼而飞,“飞”到平阳埭头大日山上。

  大日塔砖:

  民国《平阳县志》卷五十五《金石志》中还记载大日寺塔砖有两种,一块上刻“大日塔砖”四个大字,另一块刻“东乡塘下保弟子陈文质并妻章五娘、男公进、公典奉为妣亲徐一娘舍砖一千一百片入宝塔中记”。

  大日寺大殿五开间,总面积三百多平方米,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拆掉,众尼星散。1978年冬开始重建,恢复原名“佛日禅院”,1988年总面积有一千五百多平方米。1988年春,诗词学会杨奔、周干、王光铭等十多位先生到佛日禅院雅集,向众尼介绍玄机事迹,并到后山参拜玄机岩窟和机岩,所作诗词发表在温州诗词学会刊物《东瓯诗讯》第六期(平阳专辑)上,其中杨奔老先生《重访大日山玄机遗址》(二首),其一云:

  两度寻幽入翠微,只因旧志识玄机。

  云迷禅窟师何在?梦绕机岩柩已飞。

  三界无安知者寡,寸丝不挂解人稀。

  袈裟着地皆青草,且尽馀樽酬落晖。

  1999年6月21日,曾承木先生等发起,玄机圆寂1287周年法会在佛日禅院隆重召开。在筹备中,曾先生他们到埭头村调查大日寺塔基,在村里找到民国《平阳县志》中所记载的塔砖,共三块,比民国志多了一种,非常难得。回想起笔者有缘也参加了此次盛会,回来后曾写了三首打油诗,发表在县诗词学会《南雁荡诗讯》1999第3期),“有诗为证”:

  无价塔砖倾耳听,善男信女岂能醒?

  横阳文物古来盛,此处无疑最梦萦。

  雪峰寺址已模糊,青草没腰深不逾。

  不挂寸丝真洒脱,眼前裹足几人趋!

  汗湿缁衣浑不觉,山间梅子不流酸。

  机岩圣地今朝拜,大日圆明箫磬寒。

  去年秋天,笔者到佛日禅院(即大日寺)访塔砖。主持雪巧师说三块塔砖在院里,果然,一房间玻璃柜里藏着三块厚重的塔砖,可以说是镇院之宝。两块与民国志所载相同,另一块一面有塔形图案,塔身上刻着“大乘妙法莲花经”七字,另一面也是一个塔形图案,塔身上刻着《密迹金刚神咒》。

网络编辑:雷鹏

永嘉大师玄觉之女弟玄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