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平阳网  ->  频道中心  ->  文化文学 -> 列表

兵团战士的婚礼

2023年06月09日 09:44:19 来源:平阳县融媒体中心

  郑春萍 编辑 王秀华

  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组建于1969年春,同年接收了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河北、山东和包头等地知青。兵团辖6个师:西部4个,一至四师;东部2个,五师、六师,总人数为144600人。至1973年兵团发展到鼎盛时期,总人数已有17余万。当时,兵团上下官兵齐心协力,轰轰烈烈的屯垦戍边热潮在内蒙古大地兴起。“红在边彊、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保卫边疆”的口号是我们当年每个战士的行动宗旨。为达到全盘管理,兵团领导动员我们这些大龄青年带头在边疆成亲安家,于是我们积极响应,各自寻找配偶。

  

结婚照(1975年1月摄于上海)

  

  1974年12月31日晚,离1975年的到来只有几个小时。在这辞旧迎新的时刻,一师四团三连党支部为我们四对新人举行了一场集体婚礼。室外天寒地冻、大雪纷飞,但连队的大礼堂里却热闹非常,让人感觉暖烘烘的。四盏大汽灯把整个礼堂照亮。舞台的上方,横幅上有四个大字“集体婚礼”,两旁的柱子上则是“同心同德同革命,夫唱妇随戍边疆”。本连的战友、职工家属及孩子们个个衣着整齐、满面红光,兴奋的样子不亚于参加团部、师部的先代会。不一会,团部的几位首长来了,各连前来祝贺的代表也到了,四连四辆送亲的马车在礼堂外停了下来(四对新人中只有我的爱人是四连人)。马车上足足下来上百位“雪人”,他们都是我爱人陆文兵所在连队的领导、战友和黄岩籍老乡。来自全团各连的代表,加上本连的几百号人,把整个大礼堂挤得满满的。

  

新婚时购买的围巾

  

  在众人的见证下,我们四对新人身着军装,胸戴大红花,在伴郎、伴娘的陪伴下登上了舞台。团首长张副政委宣布集体婚礼开始。在一阵鞭炮声和掌声中,我们四对新人互赠礼物——有的是一支钢笔,有的是一本笔记本,有的是一条围巾……这些礼物算不上珍贵,代表的情意却重。

  陈学田政委为我们四对新婚者赠送了毛主席著作,并代表团党委向我们致贺词。他说:“你们四对新人是全团第一批在边疆结婚安家的知青。你们的行动起到了表率的作用,是全团3000多位战士的楷模。你们为建设边疆、保卫边疆做出了贡献。这次集体婚礼意义重大,将在兵团历史上留下永远的记载。”他勉励我们互敬互爱、携手共进,继续为边疆的建设贡献力量。我代表四对新人在会上发言,并表决心,不辜负团党委的期望,永远“红在边疆,保卫边疆,建设边疆”,做一个革命的促进派。

  婚礼就这样既简单又隆重地进行着。虽然外面仍然飘着雪花,但礼堂内人山人海,每个人的头上直往外冒汗,心里都是喜洋洋、暖烘烘的。不时有些调皮捣蛋的人用鞭炮在新人身边鸣放,吓得我们坐也不是、站也不是。我们把喜糖和瓜子一包一包地抛向台下观众。大人们看着笑着,小孩们争着抢着,并寻找散落在地上的糖块。热闹的场面把婚礼推向了高潮。主持人宣告婚礼结束后,四对新人迈出了礼堂,在众多战友的簇拥下,来到新房门口。

  新房是连队特意为我们安排的,是婚礼前连队腾出的一栋房,共8间,是一个排60人的住处。房子经过粉刷、装饰,变成了我们的新房,每户两间。我和韩玲玲是南方人,所以我们两家把屋内的三个炕全都拆了,里间安上一张床,摆上两个箱子、两张椅子,外间垒起灶台,准备自己生火做饭。兰铎和二楞子他们两对是北方人,习惯睡炕,所以里间留着一个炕。四户新婚的门窗上均贴着大红喜字。

  我们四对新人在鞭炮声中同时进入新房。新房内的柜子上多了一对暖瓶,床上多了一对枕巾——那是我连的职工家属你家出五角、我家出一元,由分子钱凑起来,给我们购买的。我床上的被子、褥子是金乡女知青们为我置办的,锅台和房间的布局是金乡男同胞们的杰作。

  战友们在我的新房内闹洞房,我只能以茶水、糖、瓜子招待他们。战友们走了一拨又来一拨,一直持续到深夜。第二天一早起来,原先我们连的马车班班长王国祥(后调基建连任副连长,数年又升为农场副场长)上门向我要香烟。他说,如果不给他,他就把我们夫妻当晚说的悄悄话公布于众。我只好就范,他要多少就给多少(我事先不知道内蒙人有趴在房顶上听房的习俗)。

  第二天,也就是1975年元旦,我在老乡蔡正铣、汤君和的帮忙下炒了几个菜(都是就地取材,猪肉、羊肉、猪肝、鸡蛋、粉丝、酸菜、土豆、白菜、萝卜都派上用场),又做了猪肉烩粉丝款待大家。战友们开开心心地吃着喝着、说着笑着。在那个环境中,谈不上吃好喝好,只能是让大家吃饱喝足,但那热闹的场面赛过如今大酒店的宴席。这也算是我们对大家的一番谢意吧!

  婚后第三天,1975年元月3日,我与爱人陆文兵起程回浙江探亲,路过上海拍了结婚照。1975年10月,我的大女儿陆熔岀生。从此之后,我那个家成了老乡和战友们劳动之余聊天、喝茶之处。他们有来帮忙抱孩子的,有来帮忙生火做饭的,有赖着不走与我们共进晚餐的……

  

女儿陆熔四个月照

  

  1976年10月,我和爱人带着女儿一同到太阳庙农场六分场工作。1978年1月,我被调到农场总部学校工作。1979年4月,我因病回乡,后参加招工考试上岗。陆文兵于1978年9月调农场学校工作,1982年8月才被调回苍南教育局工作。

网络编辑:张超霞

兵团战士的婚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