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平阳网  ->  频道中心  ->  快讯 -> 列表

探访我县转移安置点:希望台风快点过去,早点回家

2018年07月12日 11:10:00 来源:平阳新闻网

  本网讯 (记者 林子婧 张炜/文 林紹武/摄  编辑 陈聪) 今年第8号台风“玛莉亚”登陆前,全县共有约12000多人连夜撤离到了243处避灾场所中,外来务工人员占了大多数。避灾场所为转移的群众提供了充足的物资,有些还提供了娱乐设施,让群众能够安心休息。

  

万全中学避灾点

  

  穿着短袖、坐在安置点发放的草席上,脸色黝黑的安徽汉子翟永看看手机,又扭头瞄向窗外,腼腆笑着说了一句:“我还没看过台风呢,老家风大的时候,会把地里庄稼都吹趴下。”翟永和20位工友所在的西塘社区临时安置点是鳌江镇第八中学,每年台风季,这儿都是安置点。今年有140人被安置于学校的食堂内,他们分别来自玉莲村和西塘村。

  翟永说,“我在网上看过,海浪能有四米高,那有房子高了,还是挺大的。”沉默少许,他又补充一句:“住在这里比较放心,面包、方便面、热水、草席、毛毯都给准备妥当了,比工地板房舒服。”安置点的另一头,来自重庆的程超一家四口,今年相伴来平阳打工。说起台风,他们也没概念,镇领导、社区干部来挨家挨户劝说,一家人简单收拾了下就搬了过来。“政府对我们好,我们心里知道。”程超的普通话磕磕绊绊,不说话时,脸上就挂着拘谨的微笑。走廊上,还有不少小朋友在嬉笑打闹。因为父母在身边,又有同龄人一起玩,他们并不觉得像在“避灾”。

  

苏步青学校昆阳校区避灾点

  

  屋外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在忙碌着。自打人员安置后,他们就“两班倒”,24小时保障服务。已在安置点待了一整夜,西塘社区驻玉莲村干部周超的脸上看不出疲惫。他告诉记者,现在安置点里物资储备充足,避灾群众情绪稳定,居民安全和日常生活基本能得到保障。

  “希望台风快点过去,能早点回家。”当记者走进位于昆阳镇新城社区的苏步青学校昆阳校区时,不少外来务工人员正凑在一起聊天。在临时启用作为安置点的18间教室内,打足了空调,全天候的直饮水器,整洁的地面,为安置在这儿的约800余名周边工地建筑工人及家属,提供了舒适的避灾环境。

  

水头溪尾村文化礼堂避灾点

  

  走进教室,记者看到,不少人在补觉,几个课桌拼到一块儿,铺上草席,往上一躺,一会儿鼾声就响了起来。另外四个小伙子,抓住难得凑在一起的机会,打起了扑克,课桌又变成了牌桌。旁边一家三口倒也没有意见,同样在窗边几张课桌上铺个垫子,伴着扑克声、鼾声、风雨声,盖着被子软绵绵睡去。“家里的房子是危房,风大、雨大,怪吓人的,被安置到这里很安全。”韩淑妹一家是从河南来到平阳的外来务工人员,“政府也很关心我们外地人,大家都非常感谢。”

  万全镇卫生和计划生育管理服务中心主任伍增利负责郑楼中学的受灾民众安置。据他介绍,学校共安置了160多名受灾民众。虽然风雨已经小了不少,他还是担心附近一些年久的房屋出现倒塌,准备动员更多居民到安置点居住。被安置在此的环卫工人史学忠已习以为常。他告诉记者,他们对镇里的安排很满意,有干净水,也提供了一日三餐和草席。

  

鳌江八中避灾点

  

  台风期间,水头镇溪尾村文化礼堂摇身一变也成了村民避灾安置点,里面临时小床、被褥铺盖一应俱全,八宝粥、矿泉水、生活用品等必需品储备充足。在临时食堂内,周阿姨与一同安置在此处的群众吃着说着笑着。“我们几个人是昨天下午过来的,就是临时住一晚,没什么不习惯的,有饭吃有床睡,中午还煮了粥,炒了几个小菜。”周阿姨说,目前与她一起安置在文化礼堂里的村民有20多人,大家围坐一起,一边聊天,一边感受礼堂的浓浓暖意。

  据悉,为了给村里和周围村居的低洼地带、危旧房等处的人员安一个舒心的家,水头镇及时发挥文化礼堂临时避灾安置作用,成为台风避灾点。礼堂内提供食物、床、被子等必备生活物品,环境干净、整洁,有农家书屋、书画室、象棋室等功能室,供村民休闲娱乐,确保村民安全度过台风天。同时,文化礼堂“八大员”还实行24小时值班制,配合村干部随时接应新增避灾群众。

网络编辑:雷鹏

探访我县转移安置点:希望台风快点过去,早点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