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平阳网  ->  频道中心  ->  快讯 -> 列表

万全周垟村主任王友力:用文化礼堂串起古今精神脉络

2017年04月17日 14:03:00 来源:平阳新闻网

  本网记者 李锡建 编辑 吴赛露

  在万全周垟村,说起王友力,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连连点赞。为什么?“友力啊,人好头脑也灵活,要不是他,村里发展哪有这么好。” “现在文化礼堂里多热闹,多亏了友力啊。”……这是村民对王友力的评价。

  王友力是土生土长的周垟村人,一直热心于社学文化研究。作为村主任,他更是致力于村庄建设发展,规范村庄管理。近年来,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王友力发现村民闲暇时却无处可去,小孩子在家时间也都以看电视为主。如何改变这一局面?王友力一直在思考。

  2015年,王友力果断组织村“两委”班子和村民代表召开会议,提议把该村缪氏宗祠改建为农村文化礼堂。这个提议遭到了村里不少缪氏族人的反对。“他们觉得这是毁了祖祖辈辈的风水宝地,质疑声不断,有的村民甚至还开口辱骂。”面对困境,王友力没有放弃。为了争取村干部和村民们的理解和支持,他挨家挨户走访,求意见、问想法、听诉说,争取村民的理解和支持。同时,他主动参观学习文化礼堂建设先进村的经验,掌握相关资料,并收集意见和建议,做出大家满意的统筹安排方案。经过他的不懈努力,最终,他的提议得到了村民的一致认可。

  建设文化礼堂,资金如何筹集?王友力自己带头出资数万元,发动村民都参与到文化礼堂的建设中来。他还广泛动员企业和社会各界人士贡献力量,发动各单位支援结对共建。“友力每家每户来做思想工作,还给我们保证。为了建这个礼堂,村民们都出了自己的一份力,5000元的、1万元的、2万元的,最少的也出了500元呢。”村民缪大爷说道。

  “可是当时靠村里的钱还是不够。”为了争取到资金,王友力三番两次跑相关部门申请资助。终于,2015年,该村共投入350多万元开工建设起了属于村民自己的“精神家园”。

  为了凸显该村文化礼堂的与众不同,王友力想起了老一辈提到的周垟社学。他虚心向相关人士请教,并结合自身对社学的研究,在文化礼堂内设立“社学”展览馆,实实在在地将社学文化融入文化礼堂的建设中来。“现在‘社学’展览馆里陈列着不少社学文化的介绍展板和社学场景模型,以及五廊素材,其中很多都是王友力亲力亲为完成的。”该村干部介绍,王友力深挖周垟社学文化,让周垟村文化礼堂的社学气息无处不在。“每到周末这里可是要自己搬凳子过来才有位置坐的。”王友力自豪地说,现在该村村民尤其是小孩子,一有空就会过来坐坐、谈谈、学学。

  2015年年底,周垟村文化礼堂竣工,王友力深知文化礼堂建成只是第一步,用好管好才是关键。2016年1月,他带领村“两委”班子精心策划了第三届“万全垟”民俗文化节暨周垟村文化礼堂落成仪式,仪式上10名五六岁的孩子身着传统服饰,上演了一场古代的开蒙仪式,让在场村民领略了古代启蒙教育的礼仪之风。当年还举行了九月九欢度重阳节系列活动,让村民齐聚一堂。

  “文化礼堂除了社学活动和逢年过节举办大型活动外,现在每月都会组织3~4次活动,让活动成为常态化。”王友力表示。

网络编辑:张超霞

万全周垟村主任王友力:用文化礼堂串起古今精神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