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平阳网  ->  频道中心  ->  文明 -> 列表

弘扬传统文化 情系浓情端午

2015年06月23日 10:08:19 来源:平阳新闻网

 

  守望传统,民俗活动过端午

  “吃爻重五粽,破衣远远送。吃爻雄黄酒,毒蛇远远泅。重五草头汤,疤瘰洗卵光。重五吃麦麦,字眼学起快。吃爻重五卵,做个生员卵(指秀才)。重五吃大蒜,读书做高官……”这是流传于浙南民间的童谣——《重五谣》,其中讲述的是流传于浙南民间的端午节习俗,在每位曾经亲身经历的浙南儿女心中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文化印记。

  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市民特别是青少年认知和弘扬传统,6月20日端午节这天,平阳县诗词学会公益养正学堂与万全镇冯宅村文化礼堂联合举行了“共度华夏节日·感受传统情怀”为主题的“我们的节日·端午”大型民俗文化活动。活动现场展现了沐兰汤、悬菖蒲艾草、挂钟馗像、雄黄酒涂额、系长命线、挂香囊、佩戴虎饰、草头汤煮蛋、挂蛋袋、撞蛋、刺五毒、炒“麦麦豆”、包粽子、炒重午盐、龙舟竞渡等一系列传统的端午习俗。来自温州、乐清、瑞安及平阳、苍南等地的近150个家庭与当地村民一起度过了一个有着文化温度与人文情怀的端午节。

  冯宅村村民在翻炒重午盐

  “巧绣锦囊四溢香,昔时见说馈情郎。怡神辟秽能驱病,悬帐伴儿入梦乡。”在我国南方的很多地方,端午节都有挂香囊的习俗。中医认为,夏季湿温,细菌容易滋生,而香囊则有杀菌和提高身体抵抗力的作用。而在旧时的平阳,端午节这天,妇女们都会用各色小布片拼成小袋,再将选用的中药材碾碎缝入小袋中,下垂彩线,清香四溢,称为“香囊”(又称“香袋”)。这些香囊或挂在床帐上,或系于儿童颈部,有怡神解毒、避邪驱瘟之意。妇女们为了夸耀手巧,往往争奇斗艳,因此制作极为精巧……在此次冯宅文化礼堂中展示的各种民俗物品中,最受人追捧的便要数香囊了。因为此次精心制作的香囊,其表面用彩色丝线绣制出“福”“平安”等吉祥文字图案纹饰,其配料为沉香、檀香、丁香、木香、香薷、辛夷等16种名贵中药材研制的细末,取“四季平安、十二月吉祥”之意。整个香囊气味芳香浓烈,外观古典雅致,大家拿在手里,反复赏玩、闻嗅,个个爱不释手,啧啧称赞。

  除了香囊之外,精心编制的长命线也受到孩子们的欢迎。长命线又称“五色长命线”,汉应劭《风俗通义》载:“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名长命缕,一名续命缕,一名辟兵缯,一名五色缕,一名朱索,辟兵及鬼,命人不病瘟。”据此可知端午系长命线的习俗至今已有2000年的历史。在平阳民间,是取红、黄、蓝、绿、紫等五色丝线连结成长线,在端午这日系于小孩手臂上,谓之可以壮胆而避百邪。自五月初五系起,一直至七月初七乞巧节这天解下,缠在巧食上,扔到瓦背上,让喜鹊衔食,好让其有气力去搭鹊桥,同时也是借此向银河畔的织女乞巧。

  在端午节当天下午两点钟,公益养正学堂全体学员还在冯宅文化礼堂的平瑞塘河边端正衣冠,收摄身心,举行庄重肃穆的端午祭仪式,以怀念和祭祀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孩子们与在场的家长、村民在感受着这传统人文情怀的同时,也唤醒了流淌在他们血液中的民族记忆……

  (平阳新闻网 通讯员 张奋 陈敬刚摄 方爱秋摄 林丽芳摄 姜阿秀摄 )

首页  上一页  [1]  [2]  [3] 

网络编辑:方裘裘

弘扬传统文化 情系浓情端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