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省一大召开80周年·领航】乡村奏响强村富民蝶变曲
来源:平阳新闻网发布时间:2019-07-23 15:29:09

  本网记者 周兆奕/文 陈亮 陈培勇/摄 编辑 宋淑莹

  

  

  80年前,平阳的乡村仅是乡村;80年后,乡村不仅是“乡村”。近年来,我县围绕人居环境、生态环境、产业经济、特色文化、乡风文明、管理机制等方面,努力实现“空间优化布局美,生态宜居环境美,乡土特色风貌美,业新民富生活美,人文和谐风尚美,改革引领发展美”的目标。

  乡村振兴,让我县的乡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山水美到村居美,从环境美到经济美,一幅集合村庄生态美、乡风文明和谐美、产业兴旺经济美的美丽乡村新画卷,正在平阳大地徐徐展开。听!村民们的幸福日子正踏歌而来。

  基层组织强起来

  

  

  前几天,记者在南雁镇周岙村遇到了该村的党支部书记黄友锋,自从周岙村两委开展“红七月服务月”活动以来,他便一直在奔走服务村民,成了村里的大忙人。

  周岙村位于南雁镇西部,离镇辖区较远。大部分中青年常年在外务工,村中劳动力匮乏,产业发展能力较弱,党支部一度“软弱涣散”。在这样差的基础条件下,该村是如何稳步驶上乡村振兴快车道的?

  “我们在加强班子自身建设的同时,通过机关干部下派挂钩指导、村里的优秀青年选上来、外来专家引进的这‘一下一上一引’模式,汇聚各方力量,为村庄的建设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南雁镇党建办有关负责人对此有着深刻体会:通过规范“三会一课”,推行村干部目标责任制管理,完善议事规则及决策程序,党支部的凝聚力增强了;成立以联村科室负责人为组长的“南雁镇软弱涣散党组织整治工作”驻村工作组,带技术、政策、信息、资金,帮助“两委”成员“充电”,“两委”班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提高了。经过一年的整合,瘫痪的村组织逐步成了一个有凝聚力、有活力、有战斗力、有公信力的村领导集体。

  党支部的给力,也赢得了乡贤的信赖。去年,乡贤王钟的基地引进黄金百香果种植。当地村民前来打理百香果,每人每天能拿到100多元工资。而对于基地来说,按照一亩地产量1000公斤,市场价每公斤30元来算的话,一亩地的产值有30000元。

  基层党组织是乡村治理的堡垒,广大党员是参与乡村善治的排头兵,而乡贤在乡村治理过程中,同样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年来,除了南雁镇的王钟外,还涌现出一直关注农村发展的蔡延奔、出资17万元为“村晚”助力的上林垟村林晓洁……2017年,平阳率先探索“党建+乡贤”模式,成立了以村党组织为核心、乡村精英为骨干的“乡村振兴共建委员会”,以党建引领,进一步发挥乡贤亲缘、人缘、地缘优势,动员他们积极参与村里公共事务管理。我县还专门建立“乡村振兴共建委员会”运营、激励和支持机制,为各村乡贤参事会提供培育孵化、交流培训等服务,进一步激发乡贤组织活力,推动形成现代农村多元治理的新格局。

  6月下旬,我县40个村获评首批省善治示范村,这正是党建领航、乡贤参与自治的体现。据悉,申报浙江省善治示范村,须满足年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15万元且经营性收入在8万元以上。同时,须为县(市、区)命名的平安村和文明村、市级以上民主法治村,并符合党建引领坚强有力、自治形式有效多样、法治理念深入人心、德治教育春风化雨、民生福祉不断提升等要求。

  乡风文明树起来

  “我们村的代办员这几天都在帮我跑大病报销的手续。”山门镇山门社区低收入农户周扬秀向记者开心诉说着。据悉,2018年,山门镇首创“红小格”,延伸“红色细胞”基层触角,推进党员代办、跑小青、巾帼志愿者等红色细胞服务,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纳米”。

  2018年6月11日,山门镇成立“四个平台”党支部,打破原有的各平台、部门间的独立、不交叉局面。同时,在西山、上垟等村居推行“红小格”试点,即以几栋为一小格,每格队伍由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后备干部、“跑小青”、全科网格员等热心人士组成,负责该格内各种信息的梳理、上报等,充分发挥热心人士的作用,进一步细化代办事项、扩大帮扶范围、提升办事效率,让党员联系群众更加密切,让服务内涵更加针对性。“‘红色代办’志愿服务将‘最多跑一次’接轨到村,助力实现‘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毕’,让广大老百姓更有幸福感、获得感。”山门镇有关负责人介绍。

  “红色代办”的榜样力量,既带动了广大村民参与到移风易俗改革、公益事业发展等具体事务中,又激发了广大村民主动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形成了全社会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的良好风气。其中,移风易俗改革新规破除了婚丧陋习、“最美平阳现象”树立了道德标杆、浓浓乡情融入了文明实践站……

  在万全镇冯宅村,便可看到这股慈善风。该村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为基础,以“慈善帮扶”为主题,引入冯宅村现有的慈善帮扶基金——冯宅村慈善帮扶基金工作室,在全村范围内开展慈善募捐,推动人人慈善的大慈善局面。昆阳镇鸣山村则将“非遗”“青创”等元素融入基层文明实践站建设,打造出了非遗传承自愿者服务基地、青年创业创新孵化基地、简约婚礼基地等多个志愿者服务示范基地。

  村庄景色美起来

  

  

  村庄环境是一座村落的面貌。街道干净整洁,两侧绿意盎然,乡间野趣中透露出一派欣欣向荣……如今,行走我县各个乡村,最大的感受便是“整洁、美观”。

  外岙村位于水头镇西北角,由于地理位置相对偏僻,基础设施较差,村里集体经济得不到发展。自2013年开始实施美丽乡村建设以来,路面干净了,空气清新了,有了路灯,做了墙体外立面改造,建起了小游园、环村游步道和盘山公路,村民除了闲谈散步还能运动健身……该村村委会主任黄益彬介绍,为了整治村里“脏、乱、差”的现象,在县、镇各部门的帮助下,村干部深入了解村民需求,合理规划布局,制订可行方案,加强村庄道路、水系、人文景观等规划建设,着力保护农村生态,培育和扶持发展新型农业产业等,这才有了现今翻天覆地的变化。

  同样的,在怀溪镇水口村,民宿改造提升、生态停车场、道路硬化、水景观打造、公厕改造、污水处理、休闲文化广场等新农村建设工程让村庄越来越美。该村早年还是有名的“最脏村”,在经过几轮的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后,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成为美丽乡村的样板。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这些只是我县乡村巨变的一角。据了解,2017年以来,我县启动200个美丽乡村精品村创建,重点建设完成6条风景线(昆阳、南雁、南麂、山门-凤卧、顺溪、海西)、创成4个省级示范乡镇(顺溪、青街、南雁、南麂)、13个省级精品村、72个市级精品村,启动10个并完成5个“月亮工程”村,鳌江镇、南雁镇、青街乡被评为市级美丽乡村标杆乡镇。14个省级历史文化村落得到有效保护,尤其是省级重点村鸣山村,走出了历史结合民俗文化、古建筑结合非遗产业的新路子。累计所有建制村完成村庄整治建设,所有建制村实现生活垃圾集中收集有效处理全覆盖。累计完成476个村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建成机械化终端32个,2017、2018年连续2年获得全省垃圾分类优县。累计开展农污治理村360个,提标改造56个,全县水质大幅度提升,连续2年被评为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优胜县。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99%,乡镇卫生院标准化率46.8%,居家养老全覆盖……

  乡村经济旺起来

  乡村振兴,离不开村集体经济的兴旺和村民生活的富裕。我县始终坚持不仅要创建“美丽”,更要经营“美丽”的发展理念,以经济发展为动力支撑,立足于农村当地的优势资源,做大做强支柱产业,以项目带动发展,集聚人气,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2018年,我县率全省之先,将覆盖农林牧副渔的南麂大黄鱼、平阳黄汤、怀溪番鸭,以及马蹄笋、鸽蛋等特色农产品融合成“五个鲜”公共区域品牌,形成产值近10亿的农村产业大平台,一产接二连三,线上线下发力,建成电子商务专业村95个,推动生态农业向深加工和高附加值纵深发展。今年上半年,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6.4亿元,增速2.9%。产业兴旺带动村民富裕,通过物业开发型、特色产业型、生态旅游型、中介服务型、资源互补型等发展模式,依托村账银行代理等创新模式,村集体经济在良性健康的道路上高速驰骋。

  这些数据及变化可直接在各个乡村身上寻得。万全镇栏杆桥村开创了村集体以“自然资源和争取的政策资金入股旅游项目开发”的先例,村集体占有公司旅游项目开发20%的股份,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创收。萧江镇张家山村依托有利的地理位置,建成厂房4座,整改农贸市场1家,为老服务中心1家,通过收取租金的“物业管理”方式,预计今年全年村集体收入突破100万元。昆阳镇鸣山村,以发扬平阳民俗文化为立足点,引进鸣山陶院,打造非遗一条街,村两委盘活86间闲置农房转租给工商资本,村集体年租金收入达120万元,2018年接待游客38万人次,全村总产值达138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2.3万元。腾蛟镇十个“省级重点帮扶村”抱团开展“十村联建”项目,建设厂房用来出租,目前项目进展顺利。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分享到: